为什么说一旦人“开窍”,就能变得非常厉害?
因为一旦跨过了某个临界点,无论是对待人还是事物,你再也不会感到内耗。
当你的能量不再被无谓消耗时,你就能用满满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。
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法门,叫做“间觉顿悟”。其实觉悟本身是个复杂的概念,但我会尽量用简单的话语来解释,讲得好不好,大家能不能理解,随缘就好。
首先,我们得弄明白“开悟”到底是什么。
很多人将“悟道”解释得非常神秘,但其实没有那么复杂。
大家肯定都学过骑自行车吧?想想当初学骑车的过程。
我学骑车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,那时的车子大多是有横梁的“大梁车”。最开始,我们得学会掏梁侧身骑行,记得我当时单脚上车,慢慢地开始溜行。渐渐地,试着用另一只脚踏过去,摇摇晃晃地摔了好几次。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练习。
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,摔倒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而“学会”这件事其实是在某个瞬间发生的——就是当你找到了平衡,开始不再摔倒的那个瞬间。那一刻,你对平衡的感知,就是你学会骑自行车的“道”。
“道”是自然的,你找到平衡的那一瞬间就是你的顿悟。
其实,“道法自然”并不是空洞的哲理,世间万物都蕴含着不同的道,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无法用知识传授,只能通过个人的实践去感悟。
就像学骑车,打球的手感,游泳时找到的浮力感,都是一种“道”。这些“道”无法通过一本技能手册获得,只能通过亲身体验来感悟。
知识是可以从书本中学到的,但认知和觉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。
因为人脑的特殊结构,知识在大脑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会被清理和存储到更深的层次,甚至可能被遗忘。然而,觉悟的“道”不同。一旦觉悟了某个“道”,它就深深印刻在你心中,永远不会被抹去。
例如,一旦学会骑自行车,你终生都不会忘记;学会游泳后,不管什么时候掉进水里,你都能自己浮起来。
同样的道理,一旦觉悟了某件事,你就再也不会回到不懂的状态。
这背后的根本区别在于,知识进入的是大脑,而觉悟则进入了内心。
从这个角度看,很多事物其实和学骑自行车、打篮球、游泳并没有本质区别,只是过程更复杂,变量更多而已。搞钱的道理其实也是如此。
这意味着,只要你找到了搞钱的“道”,恭喜你,你这一辈子再也不会不会赚钱了。
那么,搞钱的“道”是什么呢?其实非常简单,就是两个字——“舍得”。
用你有的去换你要的,舍得小的,得到大的;不舍得就得不到。但就像骑车时的平衡感一样,我无法用言语描述“舍得”到底是什么,你只能通过实践来体验,直到某个瞬间,顿悟。
当然,很多人会有疑问:一旦觉悟了搞钱的“道”,就一定不会亏钱了吗?
你学会骑车后,是否就不会摔跤了?
答案是,不会摔倒的概率大大降低,但并不能完全避免。
职业的自行车选手摔倒的次数远远超过普通骑车的人,因为他们不断重复,摔倒的次数多了,技术也就越精湛。
所以,做事不必带着功利心去衡量“道”的意义和价值。
“道”是自然存在的,你是否能悟到,能不能感知得到,完全取决于你自己。这是一种选择,也是一种机缘。
不要强求,顺其自然,才能真正领悟“道法自然”的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