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曾说过:
幸福的人生,永远不是凭运气,而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。
他用一生总结出了六条幸福的法则,虽然我无法保证它们能让你变得更幸福,但它们绝对能够将不幸福从此远离你。
一
人们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,却在经历幸福时患得患失。我很喜欢陈奕迅《红玫瑰》里的那句歌词:
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,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,玫瑰的红,容易受伤的梦,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,又落空。”
这世界上最容易懂却最难做到的事,莫过于活在当下,全然地享受当下。
欲望的底层是“想得到”,恐惧的本质是“怕失去”,这两种情感正是人性的基石。
虽然许多道理我们都懂,但常常做不到。
其实,想明白这一点并不复杂。如果你开始不考虑当下,转而关注过去与未来,你会发现,过去的那一秒再怎么留恋也无法回到,未来的那一秒再怎么期待也无法提前到来。
因此,我们得出一个结论:整个世界,只有这一秒的当下是真实的,过去和未来,都只是我们的记忆与幻想。
曾经,我在备忘录里写下这样一句话:“所有美好的憧憬终将变成回忆。”当时,我感到一阵绝望,似乎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,甚至怀疑幸福的意义。
然而很快我意识到,正是因为幸福短暂,它才值得珍惜。
所以,不必为过去或未来烦恼,关注当下,珍惜眼前的每一刻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二
你会发现,真正治愈你的,并非别人,而是:充足的睡眠、美味的食物、可爱的动物和金钱。
睡眠让我们得到最直接的自我修复,食物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也是心灵的慰藉。小动物的纯真与温暖永远不背叛,金钱则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底气。
而人,常常最难让我们依赖。
因为人生本自私,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无法与他人完全一致。
人类天生的求生本能与个体赋予的不同人生意义,注定了我们无法真正做到“感同身受”。
所以,听我一句话:不要把你重要的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。走到最后,你会发现,这个世界上,唯一能依赖的人,只有自己。
三
花时间塑造自己,少研究别人。
一个明智的人,不会因为别人拥有的东西,停止享受自己的快乐。
请允许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,因为人需要给自己说一些话。
“花有花期,人有时日,怀爱有成,静待时机。”
走自己的路,亮自己的光。多塑造自己,少管他人。
人生漫漫,心中应有山河万里,心静则可通向广阔天地。
真正的智慧,是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后,能从容面对一切,不急不躁,安然处世。
四
幸福的秘诀,往往在于扩大你的兴趣范围。
兴趣是人生的重要调味品,拥有更多兴趣,就能获得更多快乐。
35岁之前,我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——向上。不停地提升自己,不停地工作,不停地赚钱。
但某一天,我停下来问自己:“你真的快乐吗?”
我惊讶地发现,自己并不快乐。
我曾是一个目标导向的人,总是追求效率与结果,尽力照顾身边的人,尽力为一切负责,但忽视了自己的感受。
于是,我决定调整目标,不再单纯追求向上,而是追求辽阔与精彩。
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人生短短几十年,何必为难自己,何必为别人承担不属于自己的重担。
五
大多数人的不幸,来源于错误的观念与生活习惯,破坏了他们的热情与本性。
我始终坚信:所有的快乐都是自找的,不开心也是自找的。
这让我想起苏东坡的《定风波》:
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,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……”
这62个字写尽人生百态,唱遍潇洒与无奈。
你若背下这首诗,定能宽心、定心、安心。
六
真正的幸福,是精神上的自由。
幸福的本质在于:一切行为源于我们内心的冲动,而非外界的裹挟。
大多数人一辈子追求的社会地位、财富、豪宅、名车、名表,这些不过是他人给出的标准,而非你自己的认知。
你是否尝试过,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幸福,而不是随波逐流,去迎合他人的期待?
放下别人对你的眼光,做自己。
就算只有一次,做自己,活出真正的你,也不枉此生。